博士生导师 邮箱:tangc_at_pku.edu.cn 实验室主页:http://cqb.pku.edu.cn/tanglab 1981年7月,中国科技大学力学本科毕业; 1986年6月,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 |
|
担任职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大)学术委员会主任;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执行院长
研究方向:
系统生物学,定量生物学,物理生物学
研究兴趣:
我们应用和发展定量的方法和工具,有机地结合理论、计算和实验来提出和解决关键生物学问题。以求通过对生物系统的定量的交叉的研究,来发现生物世界中的基本定量规律和普适性原理,寻找生命的数学语言和生命的物理。目前研究方向包括:生物网络中的功能与拓扑结构的关系;细胞周期调控的系统设计原理;细胞是如何做各种决定的;发育、细胞分化及重编程;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及对环境的响应;器官中的细胞震荡机理与调控;信息论与人工智能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
工作经历:
1991年-2005年,NEC普林斯顿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
2005年-2011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
2003年-2011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2011年 - 至今,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学术兼职:
《定量生物学》杂志创刊共同主编;
《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编委
丹麦波尔研究所科学顾问;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理论生物物理学中心科学顾问;
中国科学院大学卡弗里理论科学研究所科学顾问;
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主任
代表性文章:
1. Yimiao Qu, Jun Jiang, Xiang Liu, Ping Wei, Xiaojing Yang, Chao Tang. Cell cycle inhibitor Whi5 records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o coordinate growth and division in yeast. Cell Reports 29: 987–994 (2019).
2. Xin Wang, Kang Xia, Xiaojing Yang, Chao Tang. Growth strategy of microbes on mixed carbon sour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 1279 (2019).
3. X. Yang, K.-Y. Lau, V. Sevim, and C. Tang, “Design Principles of the Yeast G1/S Switch,” PLoS Biol 11 (10): e1001673 (2013).
4. J. Shu, et al., “Induction of Pluripotency in Mouse Somatic Cells with Lineage Specifiers,” Cell 153 (5), 963 (2013).
5. W. Ma, A. Trusina, H. El-Samad, W. Lim and C. Tang, “Defining Network Topologies that Can Achieve Biochemical Adaptation,” Cell 138(4), 760 (2009).
6. F. Li, Y. Lu, T. Long, Q. Ouyang, and C. Tang, “The yeast cell-cycle network is robustly designed,” PNAS 101 (14), 4781 (2004).
其它成果:
国家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美国物理学会Fellow;
课程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