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杰出访问学者涂豫海教授获2020昂萨格奖

2019-09-25 13:00:28

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杰出访问学者涂豫海教授在群集(flocking)理论的开创性工作开启了活性物质(active matter)的研究领域,并对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而与John Toner (University of Oregon) 和 Tamas Vicsek (Eotvos Lorand University, Hungary) 共同获得2020拉斯·昂萨格奖。拉斯·昂萨格奖是由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理论统计物理学奖项,每年授奖一次。该奖项是由拉塞尔和玛丽安·唐纳利博士于1993年设立,以纪念拉斯·昂萨格,是统计物理领域最有分量的奖项。多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曾获此殊荣,华人科学家中仅有杨振宁和何天伦获得过此奖项。2020年度拉斯·昂萨格奖将于20203月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上颁发。 

 

涂豫海教授1983 年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习,1987年通过 CUSPEA考试进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系读研究生,1991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4年在加州理工学院任部门奖研究员(Division Prize Fellow)。自1994年起在著名的 IBM T. J. Watson 研究中心做研究科学家,2002-2015年任该中心理论与计算物理实验室主任。在他36岁时由于在统计物理理论及其在计算生物学中的创新性应用方面的杰出贡献被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并曾担任2017年度美国物理学会生物物理学部 (DBIO) 主席。

涂豫海教授具有广泛的研究兴趣,包括非平衡统计物理、表面物理、生物信息学、生物物理学、计算神经学以及最近的机器学习等。他将统计物理和非线性动力学中分析方法应用到其它各种领域,完成许多重要且高度创新的工作。例如Toner-Tu群集理论方程、Si-aSiO2界面生长动力学、RNA微阵列分析的Gene@Work 模式发现算法、细菌趋化性的标准模型以及生物系统中感觉适应、生化振荡、同步性等功能中存在的能量-速度-准确性的权衡。这些杰出的工作开创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如活性物质系统的集体行为,大规模生物数据的模式发现以及生化网络的非平衡热力学。

此次获奖的工作完成于九十年代末。自2000年后,涂豫海教授的主要工作重点是物理生物学与定量生物学。近十年来,作为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杰出访问学者涂豫海教授在这些研究领域与与中心的教授和学生们有着广泛深入并卓有成效的合作与交流。